个人信息
孙哲韬
物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6级本科生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爱好:长跑、羽毛球 毕业去向: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 直博 在校荣誉:
“是你选择了我们学校,也是上科大给了你这一机会。我也是物质学院的老师,希望你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证明自己。”林柏霖老师一边与我签约,一边对我说道。在最后的专业选择上,我还是定下了以材料科学作为自己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新生报到那天,宿舍与宿舍楼
“我得知道我真正想要学习些什么。”这是进入大学后我的第一个念头。
柳仲楷老师的普通物理课程,用MATLAB绘制一维力场中对称性自发破缺的图案
物理社的自由讨论
逐渐的,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大一转专业窗口开放的时,我与导师和同学都进行了长谈。物质学院李智老师是我的书院导师,也是校内有机化学方向的教授,他以一位化学专业的教育者角度,告知我材料学与化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在研究领域可以互通。他认为维持材料专业学生的身份依然可以选择化学专业的课程,并且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也尊重我的决定。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我感觉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是“The rule of people”,在前人既定一些规则的前提下用数学工具去优化、改变一部分。而物质学院研究的是“The rule of nature”,发现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我无法区别两者谁更有价值,但就个人而言,我更爱研究自然的规律。
于是,在大二选课窗口开放时,我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保持材料专业的选课,并且将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四大化学,列入自己的选课名单。在与李智老师的谈话中,我也了解到我所感兴趣的锂电池领域在学院有刘巍老师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于是我与刘巍教授联系,希望加入她的实验室工作。在上科大,低年级本科生也能够通过加入导师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与课题的研究,帮助我们为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与指定研究目标。
实地参与,科教结合
刘巍老师实验室新年聚餐(第一排,左一:孙哲韬,左三:刘巍教授)
在大三暑假的夏令营中,在专业领域丰富的科研经历也使得我很快被心仪的导师接收。实验室经历中大量的文献阅读与实地操作,为我的升学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而物质学院组织的就业指导会,以及负责就业指导的行政王康宁老师,也为我在简历与升学上的问题答疑解惑。相比起传统高校的培养方式,上科大小而精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强的竞争力。
学以致用、寓教于学
费恩曼学习法中特别强调为他人教学知识的重要性。而本科生参与教学中的助教工作也是上科大学习生涯中难忘的一段经历。我在大三与大四的学期间,分别担任了物理化学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习题课助教。在参与低年级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归纳整理了之前学习的内容,也对之前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我看来,高年级本科生实地参与教学,不仅能够戳中学习中同学的知识盲点与痛楚。也是对未来要参与科教工作的高年级学生的一次重要的经验积累。这些经验也会使得我们在未来面临科研,教学(助教)双重压力时能够从容面对。
展望
毕业寄语
供稿:孙哲韬
排版、编辑:王成